我們在第一次看到芍藥的時候很多情況下會把芍藥誤以為是牡丹,其實芍藥和牡丹猛的一看,會很相似,這裏咱們就不做詳細的討論。咱們今天僅僅是看一看中藥赤芍它的臨床意義、效用和它的作用等。
首先來看一下赤芍的性能,苦、微寒、歸肝經。功效是清熱涼血,散瘀消腫止痛。芍藥在古代的時候,尤其是像張仲景那個時代在《傷寒》或者《金匱》中並沒有赤芍或者白芍,都稱為是芍藥,後來才把芍藥分為赤芍和白芍,白芍是補血藥,赤芍和白芍的植物品種是有一定的差異,同時加工和炮製的方法要有一些細微的差別,赤芍主要是來源於川赤芍,而且一般直接把根采挖起來以後不去表皮,也不經過任何的加工曬幹後直接入藥,而白芍主要是用芍藥的另外一個品種,一般挖起來以後需要把表皮刮掉,然後經過煮或者蒸,幹燥以後才能使用。後期咱們會和大家共同學習和分享白芍的功效。
赤芍和咱們前麵提到的牡丹皮常常是相須使用,主要是因為他們在清熱涼血和活血化淤的方麵都有苦辛微寒之性,又都是歸心、肝經。藥用功效方麵幾乎完全相同,都可以用於溫熱病的血分諸症,另外血熱妄行的出血症也可以作為輔助的藥物使用,同時也廣泛地用於多種瘀血疼痛症狀,像婦科的淤血症,或者徵瘕腹痛都可以廣泛使用赤芍和牡丹皮。不同的是牡丹皮有一個清虛熱的作用,而赤芍沒有,所以在一些虛熱證的時候,我們一般不用赤芍而用牡丹皮。
赤芍作為一個清熱涼血藥,還可以用於目赤腫痛或者癰腫瘡瘍,雖然赤芍本身不是清熱解毒藥,但是因為瘡癰腫痛除了熱毒壅滯以外,還有血熱、熱毒邪留血分的情況,甚至加上一些淤血症狀,所以才會出現一些紅腫疼痛或者是潰膿等症狀出現,這都涉及了一些淤血或血熱的致病特點,所以在治療瘡癰腫痛的時候是應用的赤芍涼血化瘀的功效,不管內癰、外癰都會經常使用。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,在治療這些癰腫的時候,除了使用牡丹皮和赤芍這類藥物以外,我們還要經常配伍一些清熱、解毒、消癰的藥物,不能單單使用某一味藥物治療一個複雜症狀。
芍藥自古以來都作為一個良好的止痛藥物在使用,尤其是白芍。因為芍藥清肝瀉火,解鬱又活血,所以肝鬱血滯或者是血瘀閉經、痛經、徵瘕腹痛、跌打傷痛、淤血腫痛等都可以應用。再來看正常用量,需要注意的是血寒經閉得患者不宜使用,孕婦慎用,還有就是芍藥不能和藜蘆同時使用,以免造成藥物中毒。
上述內容僅供中醫及養生愛好者參考學習使用,如確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診,由專業醫生推薦治療方法。
本人從事中醫藥及中醫針灸推拿工作,善長中醫辯證治療臨床常見病多發病,本號旨在傳播中醫藥文化,分享中醫特色治療方法,希望和更多的中醫愛好者共同進步,共同學習。喜歡的朋友可以點一下關注或轉發,和我一起“每天學點中醫,健康自己調理”。
(11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