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老白茶是散茶好還是茶餅更佳?一直是這幾年白茶圈亙古不變的爭論。有人說散茶好,白茶不嬌柔不造作的,散茶形體舒展閑散,能夠最大程度保留它的活性;也有人說茶餅易儲存、陳化快,滋味比之散茶更加甜醇!其實白茶無論是壓餅還是散放,都各有優缺。
一、形態
白茶是散茶還是茶餅,說到底隻是形態不同,本質上都是白茶。
散茶是白茶最自然的狀態,鬆散、錯落有致。未經揉撚的白茶,在沸水的作用下翩躚起伏,爭相浮沉,茶香四溢,無論茶人還是茶本事,都蘊含一股子慵懶之態。
茶餅是在散茶的基礎上經過汽蒸,將茶葉適度軟化,再采用與普洱茶相同的方式壓製而成,緊實厚重,條索清晰可見,更具沉穩之氣。
二者各有千秋,也都有不足之處。
傳統散茶芽葉雖完整,可一旦碰撞摩擦,就容易細碎;茶餅標準化緊壓成型,較為勻整卻常見大葉;
散茶自然萎凋保留了茶葉的自然性,顏色翠綠鮮嫩,陳化速度稍慢;
茶餅經過汽蒸時,茶葉要經曆高溫、擠壓,茶葉細胞也會受損,茶汁滲透出來,顏色更深。
白茶有著千年曆史雅韻,茶餅也在唐代衍生而出,稱餅茶、團茶。
可福鼎白茶將散茶壓成茶餅卻隻是這十餘年的事,存在即合理,這孰優孰劣,自是說不清的。
二、風味
常有人批評又蒸又壓的餅茶,說它背棄了白茶的初心,不再是那個傳統意義上不加雕飾的白茶了,也有吐槽散裝白茶太過於規矩。
就品飲經驗而言,散裝白茶和茶餅究竟哪個更好呢?
老白茶的滋味美就美在它的“老”,內在物質的轉化有決定性作用。
1.香氣
散茶轉化是一種很自然的循序漸進的過程,它的芳香物質也不會變的濃厚,是最原始最天然的,多是以花香為主,陳化之後慢慢產生藥香,散茶轉化的效果會更好,香氣更加悠揚;
餅茶由於多了蒸壓的步驟,加速了白茶的陳化,細胞裏的物質大量溢出,果膠裸露在表層,更容易生成果香。衝泡以後,有股濃濃的棗香味。
2.口感
白茶散茶最大程度保留了茶葉本身的甘美,口感甜潤,從新茶層麵來看,散茶比茶餅滋味清香,口感爽甜;
餅茶的香氣內斂,滋味醇厚細膩。從老茶層麵來看,茶餅滋在蒸壓烘幹過程中發生了輕度的發酵,使得口感比散茶更加醇和。
一個是純淨的白月光,一個是難舍的朱砂痣,屬實難以抉擇!
三、儲存運輸
早期的白茶散裝居多,近些年來,才有商家漸漸把白茶壓製成餅,這其中就頗有商業意思了。
白茶在過去一直是六大茶類中一個冷門茶,銷量不如普洱之類。後來由於白茶自身的產品優勢和媒體的帶動下,全國掀起白茶熱,製茶商家猶如雨後春筍。
白茶素來有“一年茶,三年藥,七年寶”的說法,老白茶在市場銷售價值越高,存茶的人就越多。
隨著年份的積壓,茶量越大,散茶需要空間就越大;散茶體積大,運輸空隙容易導致散茶中的芽葉碎裂。這些小插曲無形間都增加了產品成本。
後來,福鼎茶商發現茶餅麵積小,易儲存,於是就借鑒普洱茶的壓餅形式,將牡丹、壽眉等壓成茶餅。
白茶壓成餅,相對於散茶來說,可以減輕極大的庫存壓力。
此外,茶葉的吸濕性很強。儲存過程中,散茶空隙更大,儲存不當容易跑進水分,茶葉易變質;茶餅餅形緊實,密度小,濕氣不易滲透,微生物跟香氣都能更好的保存下來。
四、收藏價值
在福鼎當地流傳著:“好茶不壓餅,壓餅非好茶。”
這話雖說的糙,卻有三分理,並不是所有的白茶都適合壓成茶餅。
白茶的等級中,銀針、牡丹王一類,芽頭飽滿,毫香濃鬱,優美的外形是它們的重要品質之一。
散茶能盡可能展現它們的風姿,壓餅會使其實葺毫受損,品飲時更容易撬碎芽葉等問題,另外也會損失香氣和滋味,對品質還是有影響的。
白茶中製成茶餅大多還是壽眉,這是說白茶中壽眉最差嘛?當然不是!
白茶等級是按著鮮葉嫩度和采摘時間決定的。壽眉外形上看葉壯梗多,其實梗葉果膠質更豐富,使茶湯更濃稠,這是壽眉滋味醇厚順滑的來源
壽眉散茶蓬鬆,適合壓餅儲藏,對減少庫存壓力和降低運輸中碎茶的損耗等都有積極的作用。而且壽眉餅茶陳放轉化更快、更容易轉化出陳香、荷香、糯香、棗香甚至藥香。
散茶、茶餅都各有風姿,如果僅憑一道工序、一個顧慮就否定它的美好,也是有失偏頗的。更何況,飲茶注重個人體驗,何來好壞之說,又何必互相幹擾呢?
讓生活淡一縷浮華,讓日子留一半清新,讓心境明如水淡如茶!
(39)